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当鸿蒙智行、小米汽车登上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后,汽车头部品牌的竞争首次在两个圈层展开,一个是传统车企品牌圈层,一个是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的科技品牌圈层。
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上,状元和榜眼是比亚迪和理想,分别代表传统汽车品牌和新造车品牌,探花则是初次参加评选的鸿蒙智行。鸿蒙智行是华为智选车的业务品牌,囊括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未交付)四个品牌。在2023年赛力斯凭借问界挤入前十排位的基础上,鸿蒙智行首次上榜就冲进第三,进一步呈现了新造车商业模式的强大竞争力。
今年刚开始卖车的小米汽车同样冲上榜单,以13.5万辆排名第11。雷军在跨年夜直播中更是立下目标:2025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将达到30万辆,并强调这是比亚迪花十年才达到的规模。科技赋能和雷军个人IP的商业号召力,在小米汽车身上有了具象的呈现。
竞争多元化
如果说蔚来、小鹏、理想等代表的是第一代新能源品牌,各大整车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如智己、岚图、极狐、阿维塔、极氪等就可以视为第二代新能源品牌。鸿蒙智行旗下“四界”和小米汽车则属于第三代新能源品牌。品牌阵营的丰富,让汽车领域的竞争变得更多元,原有的竞争圈层和决定竞争力的因素也不断被突破和重塑。
竞争格局的变化快速传导至各个层面。在产品层面,推出更高智驾水平、更低价格的新能源车,成为新品牌们的首选。在市场端,2024年一季度,铺天盖地的价格战让所有品牌都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在2024年4月底的北京车展之后,分层开始显现,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在各自的品牌影响力加持下,成为流量和销量的最大分流者。
如果要给2024年的汽车竞争做个梳理,有“两个反差”是很明显的:一是高合、哪吒、极越等新造车品牌的爆雷和华为、小米对用户的强势分流;二是新造车品牌对高端市场的步步入侵和传统豪华车品牌的被动迎战,蔚来等新品牌的平均成交价已超过宝马和奥迪同级竞品车型。
2024年年末,汽车行业出现“惊心动魄”的一幕。哪吒、极越相继遇到经营危机,无论是已成立十年的哪吒,还是刚成立三年多的极越,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众多豪华车品牌4S店在四季度因经营陷入困境而关停,问界等新品牌则伺机“收编”其中一些经销商,让业界进一步意识到华为等科技巨头对汽车业竞争格局带来的震动。
新旧交替仍是2024年汽车业的主题。但与以往不同,在内生需求和外在压力的共同催化下,所有企业和品牌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去打破原有发展模式。在技术、产品的加速迭代和商业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中,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旧”了。
同时,当下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并非终局。作为2024年承压很大的阵营,传统豪华车品牌的战略已随势而变,转型路线出现分化。奥迪选择了“打不过就合作”的灵活思路,与上汽、华为分别牵手。从2025年开始,南北奥迪都将推出新一代智能电动车,华为智能驾驶技术与德国汽车制造技术的首次融合值得期待。
奔驰选择自建强大的本土研发团队来推动技术升级,由中德两方联手打造的奔驰智驾系统在2024年首次亮相,业界公认超出预期。作为最早推出电动车产品的豪华车品牌,宝马在2024年用亲身经历验证了价格战对豪车品牌的杀伤力,面对市场的压力,宝马选择推出更多车型,推出70%功能由本土研发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破圈融合
2024年汽车领域不容忽视的一道风景线,是以余承东、雷军和周鸿祎等为代表的个人IP营销。余承东和雷军为各自的汽车品牌摇旗呐喊,成效斐然,周鸿祎凭借过去一年高密度的话题制造,给自己贴上了汽车大网红的标签。
以个人IP带动大流量的营销模式,是2024年科技大厂对汽车业带来的又一个冲击,这种冲击在2025年仍将持续。对传统车企而言,在还没有找到对抗流量的路径时,与其不断吐槽2024年4月的北京车展“被毁”,不如想一下在2025年的上海车展上,如何抢回被截留的人群和被转移的关注度。
在华为和小米之外,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第二代品牌阵营的分化也变得十分明显。已经成功上市的蔚来、小鹏、理想,在如何践行长期主义理念的新课题下,走上了不同的岔路。在长期主义的思路下,蔚来仍在进行各种重资产投资,并在充换电业务上广泛展开合作。同时,蔚来在一手推进售价80万元的蔚来ET9进击高端市场的同时,还分别推出了第二品牌乐道和第三品牌萤火虫,以向更“大众化”的市场要量。
小鹏在新车MONA M03和P7+的助力下,迎来四季度的翘尾效应,与大众汽车的深度合作也为其在资本市场赢得更多筹码。理想成为首个达成50万辆销量目标的新造车品牌,虽然经历了MEGA舆情风波,但李想和他的团队仍在持续强势输出更多的走量产品。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第一代新造车品牌的代表,蔚来、小鹏、理想已经走过了十年时间,这三个品牌的十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艰难成长的缩影。在危机四伏的竞争环境里,及时的反思、纠错和持续的投入、创新、勇敢尝试,是这三个品牌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在传统车企大厂的新能源品牌阵营中,除了百度和吉利合作的极越宣布失败外,其他品牌都在摸索上升中。从2024年年底到2025年年初,上汽、吉利和广汽相继宣布对旗下新能源品牌进行资源整合,虽然这像是传统大厂又走上当年发展燃油车的老路,但也说明传统车企的转型开始进入效率优先的阶段。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在2024年迎来了集体上升,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大的三起融资皆来自“国家队”,分别是长安阿维塔、北汽新能源和上汽智己。产业基金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成为这些品牌的投资主力,这显然也是大厂品牌的优势所在。
虽然新能源竞争格局和发展路线在分化,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的科技标签正在得到空前凸显。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无人驾驶、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在今年不断成为汽车领域的热词。2024年年末,具身智能赛道涌入大量的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更是明确宣称目标是成为人工智能公司,说明汽车业的竞争已经破圈向科技赛道延展。
从各企业公布的2025年目标来看,新旧品牌之间、汽车大厂与科技公司之间,界限快速消弭,“旧时代”已经彻底远去,一轮更复杂的攻守战也将拉开帷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